代表性教育活动
博物馆在评估周期内举办,由本馆负责策划,结合馆藏资源或陈列展览内容,面向大中小学生、家庭亲子或社区公众等受众群体推出的一项主题性、品牌性教育活动、教育课程、研学旅行活动、流动博物馆活动等。
➤教育活动
主要考察博物馆自主策划、实施各类品牌、特色教育活动(包括馆内教育活动、特色教育课程、研学旅行活动、流动博物馆活动等)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考察内容包括:
——接待青少年群体利用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大思政课”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情况;
——博物馆与当地各类学校联系,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的情况;
——博物馆根据青少年群体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各类经常性教育课程、教育活动的质量水平;
➤线下教育活动数
评估周期内,博物馆线下策划举办的课程、讲座、研学活动、进校园活动等各类教育活动场次数,以场为单位。
➤学校教育服务次数
评估周期内,接待各类大中小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大思政课”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次数,以次为单位。
➤三级指标
主要考察:
接待青少年群体利用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大思政课”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情况。
其中,一级原始分为10分,二级原始分为7分,三级原始分为8分。
➤评估标准共八大项,对定级博物馆开展运行评估所使用的指标和评价方法作了规定。
评估标准明确,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分为三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管理、服务产出和社会评价3个方面,评估的方式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另外设置若干附加项,每级指标下均设有定性和定量两类考察要点。
考察要点中包含多项文化和旅游相关评估指标,如博物馆全年向社会开放情况;博物馆执行免费开放政策或对特殊人群免费、优惠开放情况;新增或更新的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文创产品销售服务设施、餐饮服务设施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服务设施配备情况;实施“博物馆+”战略,与教育、科技、旅游等各类社会机构开展跨界合作情况;接待青少年群体利用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大思政课”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情况等。
在壮族文化里,绣球是传递情谊的信使,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想知道绣球诞生背后,藏着…
阅读分享2025年7月2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奋起—…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文公布了2025年度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优秀…
近日,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鹑之奔奔——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