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资讯  >  热点新闻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关注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在渝发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关注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在渝发布

文章摘要 阅读分享2025年7月2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在渝发布。报道链接:https://www.chinaxwcb.com/2025/07/29/99863347.html 7月25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科学...


图片





2025年7月2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在渝发布


报道链接:

https://www.chinaxwcb.com/2025/07/29/99863347.html


 7月25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的《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新书发布会在重庆举行。该书以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抗战故事及战时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这是一本值得每个关心中国科学与历史的人阅读的匠心之作。”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介绍说,《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了”品牌最新作品,展现了在抗战岁月里,中国科学家以笔为剑、以科学为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科学为武器支援抗战,在抗战中保留科学火种的故事。


该书作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公谈道,抗战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让几代人敬仰并骄傲。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的奋起和坚持,为今天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与智慧启迪。


图片


以科学为武器支援抗战

在抗战中保留科学火种

图片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中国科学家以笔为剑、以科学为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存学术火种、助力抗战救国。《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首次系统梳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依托海内外珍贵档案,还原战时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智慧与担当。他们或跋涉千里延续教育命脉,或突破技术封锁解决战时需求,或架设中外科学交流的桥梁,用科学的力量筑起抗战的“无形长城”。

本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抗战科技史的研究空白,更以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展现了科学家胸怀家国、矢志创新的精神丰碑。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今天,这段历史依然闪耀着催人奋进的光芒。致敬科学先驱,传承精神火种——这是一本值得每个关心中国科学与历史的人阅读的匠心之作。



作者简介


图片


王公,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重点关注抗战科技史、中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工程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出版《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抗战时期营养保障体系的创建与中国营养学的建制化研究》《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思想研究》等专著、合著八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图片


学者推荐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挖掘和整理的大量第一手史料文献,采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出抗战时期中国科学与科学家的整体状况和风貌,展现出作者宽广的学术视野,彰显了该成果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愿本书的出版,能够向社会公众更全面生动地展现中国科学家的抗战与抗战中的科学,愿前人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铸就的科研精神与学术成就,能为一代又一代人所延续!


——杨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抗战中的科学史,是极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史,也是世界科技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部研究抗战科技史的最新成果,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以其严谨的学术探索、总结的系统性、编史观念的新颖和文化站位的高度,成为青年中国科学史家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之独特贡献的代表作品。


——刘兵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透过本书,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在抗战期间,我国有那么多科学家、工程师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聪明才智、默默奉献。在前线,他们研究枪炮弹药、军事通信、战地给养、战场用药;在后方,他们研究农业生产、民生工业、基础科学……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科学救国精神将被我们后来人永远铭记。本书值得每一位关心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的读者仔细阅读。


——李成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烽火砺魂,星芒破暗;青简交光,爝火传薪。作为抗战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辉映的抗战科技史,本书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


——王大洲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本书以珍贵史料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以科技为武器投身民族救亡的壮举。书中揭示,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战略后方,抗战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也是一场科技战争——科研人员突破封锁,研发急需物资;根据地军民因陋就简,革新实用技术;大后方科学救国,培育栋梁人才。科技抗战为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更彰显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贡献。在纪念伟大胜利80周年之际,推荐这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时代意义的力作。


——孙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
上一篇:资讯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种图书入选生态环境优秀科普作品(图书)名单 下一篇:新书推荐 | 《古运河的变迁》:改变岭南水运格局的千年智慧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备案图标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3398​    桂ICP备0500044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