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资讯  >  热点新闻  >  高校科普资源那么丰厚,如何助力中小学科普研学发展?

高校科普资源那么丰厚,如何助力中小学科普研学发展?

文章摘要 科学普及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科普研学将科普和研学有机结合,是面向青少年的具有创新性的科普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 高校具有多学科的实验室、研究所等优质的科普平台,具有专业知识扎实、育人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开展科普研学的理想之地。那么,如何深挖高校科普资源,助力科普研学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111092329

1


 全面推介科普研学的发展

 研学指导师是关键


建设优秀的研学导师队伍,是开展高质量科普研学的前提。目前研学指导师的资质要求和能力要求还缺乏相应的规范,研学指导师主要由中小学教师、旅行社的导游、教育培训机构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等担任,并且缺乏系统的研学导师培养和评定机制,导致研学导师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科普研学的实施效果。

高校拥有大批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富有热情的大学生,为科普研学指导师的培养提供了人才储备。高校师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很熟悉,但往往缺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的实操经验,因此需要对高校师生进行科普研学指导师培训,从科学素养、综合能力、教学能力、师德规范和实操能力等方面加以提升,以适应科普研学的需求。

通过建立完善的研学指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维度对研学指导师进行评价,在各项指标达标后颁发研学指导证书,以保证研学指导师队伍质量
微信图片_20221111092334

2

加强高校科普研学平台的建设

高校具有专业的实验室、展示馆等,涵盖了理科类、工科类和文科类等多个学科,这些场馆是开展科普研学的重要阵地。但这些场馆主要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功能略显不足,不能适应大批量学生的科普研学活动。

高校要基于自身丰富的科普资源,对接当地中小学研学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在保证高校教学的前提下,整合不同学科实验场馆的科普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循序渐进提升科普功能,完善科普研学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111092337

3

加强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很多研学活动的实施还是采用旅游模式,只有简单的参观线路,缺乏研学课程方案研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空洞,研学形式单一,主要是导游或研学指导师讲解、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存在“只游不学”“学而不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因此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高校现有的科普资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要求,开发相应的科普研学课程方案,明确研学主题研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研学方式,突出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科普研学课程内容要与中小学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微信图片_20221111092345

4

建立健全科普研学制度

健全激励机制。

研学指导师是开展研学活动的关键,为了保障研学的育人效果,需要充分调动研学指导师的积极性,让研学指导师用心投入到研学工作中。

高校科普研学指导师主要由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担任。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繁重,主动参与科普研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制度,从经费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研学工作,切实提高科普研学指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大学生担任研学导师,组织和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大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专业认同感。因此可以将科普研学的工作表现纳入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从而激励大学生参与科普研学活动。

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安全是研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学要求学生集体行动,走出校园,这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规避安全风险和保障学生安全,就需要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在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时就充分考虑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同时明确各研学主体的责任,建立专业的安全指导人才队伍,运用保险分担安全压力,以解决研学的后顾之忧。

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科普研学评价体系,对科普研学导师、研学课程、学生的研学效果开展评价,梳理研学全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逐渐形成高质量的科普研学导师队伍和研学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科普研学的育人作用。



分享:
上一篇:市局正在遴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承办机构并有明确的遴选标准,请对标建设! 下一篇:文旅局、教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和鼓励委托旅行社承办教育研学活动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0500044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