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服务  >  课程设计  >  新书 | 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权威著作《中国野生稻》出版发行

新书 | 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权威著作《中国野生稻》出版发行

文章摘要 近日,《中国野生稻》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野生稻》是我国资深野生稻研究专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总结,是目前代表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微信图片_20221101103940


野生稻套袋繁种(选自《中国野生稻》)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和遗传分化中心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野生稻资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由于可耕地资源逐渐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是我国政府和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101103943

野生稻繁殖(选自《中国野生稻》)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野生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进展,在全面介绍我国野生稻普查、考察、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国野生稻的地理分布及生态环境,系统展示了我国野生稻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本书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微信图片_20221101103956

《中国野生稻》


ISBN 978-7-5551-1312-6

庞汉华  陈成斌  著

198.00 元




本书特色


● 填补空白

本书是我国资深野生稻研究专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总结,是我国稻作研究发展的集大成者,是目前代表我国野生稻研究领域权威的著作之一,有助于夯实我国农业科学理论基础,填补了国内同类书的空白。

● 全面系统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原生境保存技术、种质资源平台共享利用、水稻优质育种利用、基因序列测序研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进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

微信图片_20221101104004

● 意义重大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水稻是我国农业的“重中之重”。野生稻种质资源是稻种资源的重要成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健康,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科技水平也关系着国家农业科技水平。本书对解决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 专业权威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京都大学遗传学专业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明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作序推荐。

微信图片_20221101104008


本书价值

● 掌握作物资源优势与基因优势,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书全面总结我国野生稻资源优势和基因优势,深入研究与创新稻种资源,特别是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我国目前最新稻作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强化野生稻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这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本书对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深入系统研究,是应用基础的研究,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对于强化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实现我国农业优势领域的重大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稻作文化积累价值。

● 本书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保护、稻作历史文化、粮食安全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论述,具有教育意义,对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101104013

调查人员搜集的高秆粗壮药用野生稻(选自《中国野生稻》)


作者简介




庞汉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野生稻资深研究专家。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长期从事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多个国家级野生稻研究项目,共获得16项科研成果及奖励,其中国家级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陈成斌



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广西农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出版有《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系》等 13 部专著,发表科技论文 160 余篇,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 29 项。




分享:
上一篇:新书 | 首套壮汉双语编写的《中国壮药原色鉴别图谱》出版发行 下一篇:新书 | 《TOD在成都——公园城市理念下成都市TOD实践探索》在成都首届TOD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0500044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