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资讯  >  热点新闻  >  【劳育评价】人民教育 | 如何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内附案例)

【劳育评价】人民教育 | 如何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内附案例)

文章摘要 为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劳动教育评价已逐渐从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探讨转向聚焦学校、课堂的学生劳动评价。在真实情境中关注和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成为劳动教育在学生层面落地的关键技术。

#01

表现性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评价目标、评价任务和评分规则是构成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要素,也是设计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技术与规范。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做事”能力,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同时,评价目标的设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学习的进阶性。


任务是提供学生表现机会、展现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有了任务,学生才有做事和表现的动力。只有构建真实的任务情境,明确所要完成的内容,以及如何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能力素养的发展。因此,评价任务应具有开放性,不可局限或者限制学生的任务解决思路和具体方向。


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区别于一般学习评价的核心要素。评分规则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并分成不同进阶水平,在有效评价学生具体学习表现的同时,还能引领学生朝着更高水平的表现前进。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任务要求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评分规则。


表现性评价如何应用于劳动教育

1

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注重通过评价学生在真实劳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基本的劳动知识与能力、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水平,并为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提供依据和方向,这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评价的发展性理念。


2

评价目标

评价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不能仅通过是否“出了汗”“洗了多少碗”“捡了多少垃圾”等单一指标进行量化判断,这样的劳动教育评价无法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更无法帮助学生形塑健康的劳动观。表现性评价关注在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学生如何完成劳动任务、解决与劳动相关的问题、实现预期的劳动学习目标。


其中,劳动学习目标统领学生劳动过程,真实的劳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能体现劳动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是劳动素养的内在要求。评分规则依据劳动学习目标形成,成为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标准,强调对学生劳动表现过程的记录,使劳动素养评定有理可依、有据可言。


3

评价形式

表现性评价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一体化,兼顾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以任务卡、工作单、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的真实劳动表现,依据评分规则诊断学生劳动过程中的知识能力和综合应用表现,评判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水平,调整劳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参与劳动学习与实践。这就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教学评一体化。


微信图片_20221207101804


#02

指向劳动素养的

表现性评价设计原则


确定以劳动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素养目标在注重发展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劳动品格的塑造。同时,劳动素养的进阶性意味着表现性评价应体现劳动实践的进阶过程,由相对简单的实操和重复训练逐渐转向复杂的技术运用,再到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对学生正确、积极劳动价值观的塑造。


以任务作为劳动评价的主要载体

指向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应以任务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和技术,取得预期的劳动成果。同时,只有明确劳动任务,落实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劳动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应具体、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符合学生劳动心理和劳动认知,但也切忌过于空泛,让学生失去主动劳动的具体方向,最终导致劳动动机的丧失。


营造真实的劳动评价情境

从劳动教育的内涵来看,劳动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设计劳动情境时,应尽可能具体、真实,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和职业兴趣,增加学生真实的劳动体验。例如,中小学可以与周边企业、工厂、农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真实劳作环境。但在设计劳动情境时,切忌盲目为了追求情境而超出学生的劳动能力水平。另外,由于一些劳动是在户外开展,情境设计还应考虑到可进入性和安全性。这要求评价者在设计劳动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家庭、学校和周边社区/乡村的地理环境。


制定发展性评分规则

以发展为导向的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区别于一般纸笔评价的重要特征。在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时,应为学生提供翔实的动手实践、意志品质等劳动素养评分规则。


这样的可操作性评分规则有两个显著作用:一是教师参照评分规则,对每个学生各个维度的劳动表现进行评分,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翔实的劳动表现评价报告。二是学生参照评分规则,知道优秀的劳动表现是怎样的,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格。


因此,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应尤其重视发展性评分规则的设计与形成。它既能体现学生理想的劳动素养水平,又是衡量学生实际劳动素养的重要根据,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207101911


#03

以劳动素养为核心的

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校园农场”是指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是科学探究实践有机渗透在劳动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该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种植蔬菜,其过程主要包括蔬菜选种、蔬菜种植、蔬菜培育、蔬菜收割、蔬菜处理等。


劳动素养目标

通过与同伴合作,安全、高效使用劳动工具,科学、合理播种和培育所选择的蔬菜,提升保护环境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斗创新的劳动品质。具体包括四个劳动素养目标:

  //  

① 劳动观念——理解通过辛勤、科学的劳动能够成功种植绿色有机蔬菜,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

② 劳动能力——学会根据环境和土壤选择合适的蔬菜种子;学会翻土、播种、收割等基本农业种植技术;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劳作任务。

③ 劳动习惯和品质——领会不乱丢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团队种植的蔬菜,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④ 劳动精神——学会种植、收割蔬菜,形成积极创新与努力奋斗的劳动精神。


劳动任务情境

教师设计劳动任务:学校请你和你的团队选择一种绿色可食用蔬菜进行种植,并为其挑选合适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确定所选择的蔬菜种类后,你的团队将开展所选蔬菜的一系列种植活动。


活动成果要求:

① 团队成果:选择一种适合在校园内种植的蔬菜,以图表形式说明蔬菜适合种植的理由;分析种植该蔬菜可能需要用到的原料与工具,并说明为何该蔬菜是最优选择;成功培植出所选择的蔬菜;收割蔬菜,与大家一起分享。

② 个人成果:记录整个劳动过程;就如何更好种植所选择的蔬菜提出相关建议。过程要求:学会使用网络搜集有关蔬菜种植的材料和信息;学会使用种植蔬菜的常见农具;准备一定数量的蔬菜种子


劳动素养评分规则

围绕劳动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制定评分规则,并细分为不同水平,以确保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反思自己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实现评价促进素养发展。下图是以学生在“蔬菜种植”这一劳动环节中所要发展的劳动素养,呈现具体的评分规则。


微信图片_20221207101922


综上所述,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劳动教育评价的有效形式。当然,如何应用表现性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以及调整完善应用后的内容,是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



分享:
上一篇: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公布 下一篇:关于拟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2022年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示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05000446号-9